畜牧论文

大鳞副泥鳅池塘有何养殖技术

2020-11-11 09:09:08 xueshulunwen 8

关键词:期刊论文,职称论文,职称评审,畜牧论文发表


本站在期刊投稿行业10余年,200000稿件作者放心的选择,1000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24小时服务电话:400-811-9516


大鳞副泥鳅,也称黄板鳅,是市场上非常走俏的优质泥鳅种类,它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还具有食疗滋补价值,很受消费者欢迎。大鳞副泥鳅人工养殖备受渔民关注,以下介绍其池塘养殖技术。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一篇泥鳅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


  应选择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保水性能好的池塘,以土池为好。池塘面积最大不宜超过10亩,底质以黏壤土为佳,不宜为沙质土。池深1m以上,底层淤泥15~20cm,水深保持在50~80㎝。


  2.池塘准备


  (1)堤坝及防逃网建设。池埂如用黏土修建,应加固夯实。逃逸和敌害是大鳞副泥鳅越养越少的主要原因。许多养殖户的大鳞副泥鳅池没有设置防逃网,在降雨时,大鳞副泥鳅会随水流逃走。解决大鳞副泥鳅的逃逸的方法是围建防逃网,沿池塘四周岸边浅水处用网片围住。网片采用密眼夏花网布即可,网片下端埋至泥土中20~25cm,上端高出水面20~50cm,每隔1~1.5m用木桩将网片固定。塑料薄膜下端需埋入泥土中30~50cm,上端高出水面50cm,每隔1m用木桩固定。这样可有效防止大鳞副泥鳅逃逸和避免青蛙等敌害生物进入池塘。另外,还要注意夯实池埂,池埂坍塌、断裂也容易造成大鳞副泥鳅逃逸。(2)注水口。注水口要用尼龙筛绢裹住,以防敌害生物进入。注水口应高出水面20cm以上。(3)清塘消毒。鱼种下塘前10~15天,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4)水质培育。消毒后,亩施200~300kg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以培养天然饵料。池水加深至50cm。


  3.鳅种放养


  (1)鳅种来源。鳅种可来源于人工繁育或野生鳅种,人工繁育的鳅种养殖效果相对较好。(2)放养。5月上旬,当水温达到10℃左右时,即可放苗。放养的鳅种应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畸形,体长5~10cm。鳅种的放养密度为2~5万尾/亩。在养鳅池中可适当搭配放养鲢、鳙等鱼类夏花鱼种,放养密度800尾/亩,不宜搭配鲤、鲫鱼等。


  4.投饲


  (1)饲料种类。大鳞副泥鳅为杂食性。可投喂如鱼粉、鱼浆、动物内脏、蚕蛹、猪血(粉)等动物性饲料,还可投喂谷物、米糠、豆粕、小麦粉、麸皮、豆渣、蔬菜、草浆等植物性饲料,也可投喂蛋白含量为30%~40%的人工配合饲料。大鳞副泥鳅的摄食与水温有关。水温在20℃以下,植物性饵料占摄食总量的60%~70%;水温20℃~23℃,摄食的动、植物饲料各占一半;水温23℃~28℃,摄食的动物性饲料占60%~70%。生长期内应根据水温的变化,适当调整动、植物饲料的比例。(2)投饲量。水温15℃~25℃,日投饲率为2%~5%;25℃~30℃,为5%~10%;30℃以上或15℃以下,则不喂或少喂。(3)投饲方法。日投饲2次,上午9∶00~10∶00投喂30%,下午15∶00~16∶00投喂70%。饲料做成团状或块状粘性饵,投放在离池底3~5cm的食台上,切忌撒投。经常观察大鳞副泥鳅吃食情况,以1~2小时内吃完为好。此外,还要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水质条件酌情投喂。


  5.水质调控


  (1)施肥。大鳞副泥鳅喜欢肥水。鳅种下塘后,应根据水质肥瘦合理施肥,以增加枝角类、昆虫幼体、水蚯蚓、藻类以及水草等天然饵料。池水透明度应保持在15cm左右。一般15~20天追肥一次,每次施用有机肥30~50kg/亩。不可施化肥。(2)注水。及时加注新水,调节水质。水深保持在50~80cm。一般情况下,每7~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水体的20%~30%,使溶氧保持在3mg/L以上。水温达30℃时应勤换水,并增加水深。当水色过浓或大鳞副泥鳅常游到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


  6.日常管理


  每天早、中、晚巡塘三次,密切注意池水的水色变化和大鳞副泥鳅的活动情况;及时观察饵料投喂后的摄食状况;应经常检查注、排水口以及池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大雨天应加倍注意。


  阅读期刊:《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为技术类期刊。始终以“科技兴渔”战略思想为指导,以为广大水产养殖业者服务为己任。刊登内容包括鱼、虾、蟹、贝、藻等海、淡水水产品的养殖技术、人工 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病害防治技术和渔业经济、渔业资源环境、国外渔业等各个方面。技术实用、信息量大,适合水产科技人员、院校师生、水产养殖人员、生产 管理人员等阅读和参考。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需删除请联系本站站长。

首页
学术期刊
学术论文
投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