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论文

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划区轮牧发展模式效益研究

2020-09-30 09:11:59 xueshulunwen 6

关键词:期刊论文,职称论文,职称评审,农业论文发表


本站在期刊投稿行业10余年,200000稿件作者放心的选择,1000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24小时服务电话:400-811-9516


摘要:为探析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划区轮牧发展模式与传统天然草地放牧模式的差异,对两种生产经营模式的草地建设、饲草生产、家畜养殖、年销售额以及经营主体年增加值等进行实地监测与调研,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分析草地群落特征、生产效率差异显著性,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建设有效改善了当地沙化退化草地生态环境,群落盖度、密度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天然草地(P<0.05),分别达到88.33%、571.33株(丛)/m2和6202.67kg/hm2,载畜量达到1亩/羊单位,比天然草地提高10倍。人工草牧场划区轮牧模式的实施,有效改善了舍饲期家畜日粮结构,家畜增重显著(P<0.05),出栏率达到30.80%,比天然草地放牧模式提高5.77百分点,土地产出率显著提高(P<0.05),比天然草地放牧模式提高4106.71元/hm2。新型发展模式下,经营主体年增加值比天然草地放牧模式增加19.21万元,劳动力生产率提高6.41万元/(年·人)。说明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划区轮牧发展模式改变了靠天养畜、过度利用草原的传统生产方式,实现了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


  关键词:草牧业;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划区轮牧;草畜平衡;效益分析


草原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提高草地产量和品质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1]。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以下简称“阿旗”)草原总面积为94.53万hm2,可利用草原面积为87.80万hm2,是以草原畜牧业为主的牧业旗[2]。由于长期干旱、过度放牧等原因,退化、沙化草原面积已占草原总面积的70%以上,特别是东南部沙地草原,植被盖度不足30%,产草量不足600kg/hm2[3],草畜矛盾突出,生态系统脆弱,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2006年开始,阿旗探索采用节水灌溉方式在严重沙化草原地区建设人工草地。事实证明,节水灌溉是确保阿旗优质牧草生产经营稳步发展的坚实基础,是高产稳产、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4]。近两年,为深入推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保持草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农牧民持续增收、改善民生,阿旗积极探索草牧业新型发展模式,治理严重沙化草地,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划区轮牧[5],推广高标准人工草地建设,提高牧草保障能力,增加饲草料有效供给,为当地轮牧、休牧、禁牧措施的落实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为明确这一新型发展模式在草畜平衡和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中发挥的作用,笔者通过实地监测、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等收集相关数据,对当地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划区轮牧发展模式与传统天然草地放牧模式的效益进行了分析比较,现报道如下。


  1试验区域概况


  1.1区域概况


  试验区域位于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东南部的绍根镇和扎斯台苏木,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全旗近十年平均降水量为300mm,土壤为风沙土。家畜生产以蒙古羊、昭乌达羊、西门塔尔牛为主。天然草地沙化退化严重,植被盖度仅为15%~40%,以沙蒿和一年生杂类草为主。为解决沙化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和牧民经济收入提高的问题,2015年起,阿鲁科尔沁旗通过建植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开展划区轮牧。


  1.2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划区轮牧发展模式牧户10户(以下称“示范户”),平均混播人工草牧场面积为39.2hm2,平均家畜数量为553羊单位;天然草地自由放牧牧户3户(以下称“对照户”),平均天然草地面积为76.7hm2,平均家畜数量为510羊单位,无混播人工草牧场。


  2材料与方法


  2.1数据来源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示范户10户和对照户3户,通过实地监测、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等形式获得数据,探究两种经营模式的效益差异。


  2.2两种模式的具体做法


  2.2.1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划区轮牧发展模式


  2015年,阿旗以内蒙古自治区草牧业试点建设项目为依托,立足于本地区资源禀赋,建立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夏秋季节划区轮牧,冬春季节舍饲生产。以基础母畜繁育和仔畜育肥为主,放牧期结束后基础母畜和后备母畜转入舍饲,其余转入育肥或出栏。


  1)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建植。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建植于2016年7月份,混播组合由斯普雷德苜蓿、沙打旺、无芒雀麦、披碱草、冰草、羊草组成,豆禾混播比例为1∶4,总播种量为33kg/hm2。播前施复合肥600kg/hm2,机械条播,行距为15~20cm,开沟6~8cm,覆土1~2cm;播后采用大型指针型自走式喷灌机及时灌溉。建成后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进行灌溉。建植当年不利用,第2年开始放牧或打草利用。按照家畜数量分配适当面积的放牧场,剩余草场作为打草场,每年打草2茬,满足冬春季节饲草料需求。


  2)划区轮牧。建植第2年起,每年5月中旬至10月中旬进行放牧,共153d,放牧期不补饲。根据混播草地面积、牧草生产力和再生能力,将草地划分4~6个轮牧小区,按一定的顺序轮牧。每个小区放牧4~6d,轮牧周期为16~24d。禾草叶鞘膨大,进入拔节期,草群高度达20~25cm时进行放牧。羊放牧期比牛早20d,牧草高度为7~10cm时放牧。秋季牧草生长结束前30d左右停止放牧,进入舍饲期。3)舍饲期。以饲喂品质较好的青干草、苜蓿为主,搭配调制好的青贮饲料和秸秆,自由采食,补饲精料。


  2.2.2天然草地放牧模式


  以夏秋季节天然草地自由放牧与冬春季节舍饲相结合。天然草地沙化退化严重,以沙蒿和一年生牧草为主。正常年份,放牧时间从6月下旬开始至11月下旬结束,151d左右。放牧期每天每个羊单位补饲精料0.3~0.4kg。转入舍饲期后,购买价格低廉的秸秆作为粗饲料,补饲精料。以基础母畜繁育和仔畜育肥为主,放牧期结束后基础母畜和后备母畜转入舍饲,其余转入育肥或出栏。


  2.3测定(调研)指标和方法


  2.3.1草地调查


  2018年6月30日,采用样方法,在草地对角线上选取5个样方(1m×1m),分别测定群落高度、总盖度、密度、产量,留茬高度5cm,做好标记,9月10日进行第2茬测产。称取鲜草质量,带回实验室,用65℃烘箱烘干至恒重,称干重,通过换算得出单位面积草地产草量,再依据设定的草地利用率、标准羊单位牧草日食量和放牧天数,计算载畜量[6]。


  2.3.2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对牧户基本信息(包括家庭成员、劳动力使用量、家庭收入、政府补贴等)、草地信息(包括建设年份、面积、草地生产力、草地利用及管理、饲草生产成本及收入等)和家畜生产信息[包括家畜数量、种类、放牧和舍饲情况、饲草料使用情况、年出栏数、平均增重(按照1头牛=5只羊计算,用肉牛平均增重转换为肉羊增重)、养殖成本及收入等]进行收集,对数据进行归纳、总结。饲草生产中土地整理、围栏、机具、草棚(库)、灌溉设施等的折旧率按照公式计算: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预计净残值率为5%。土地整理以利用年限为预计使用寿命,管理用房、草棚(库)最低预计使用寿命为20年,围栏、机具及灌溉设施最低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家畜养殖成本中养殖设施、牛羊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养殖设施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其中预计净残值率为5%,养殖设施的最低预计使用寿命为20年。牛羊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其中建议预计净残值率为50%(种畜)~70%,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


  2.4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采用MicrosoftOfficeExcel2010和SPSS19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其中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和生产效率数据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


  3结果与分析


  3.1舍饲期饲草及饲料用量


  舍饲期不同发展模式日粮结构不同。从饲草及饲料供给角度分析,示范户相比对照户青贮玉米、玉米用量大,干草、秸秆和精饲料用量少。从饲草及饲料精粗比角度分析,示范户为17∶83,对照户为10∶90,如饲喂育肥牛,日粮营养水平均有待提高。调研结果显示,示范户合理配置优质混播人工草地,既有放牧场又有打草场,冬春季节有充足的优质青干草储备。而对照户依靠天然草地,特别是干旱年份,草场长势堪忧,不得不靠购买价格较为低廉的秸秆饲喂家畜,这也正是很多原本高产家畜不再高产的一个重要原因[7]。


  3.2草地群落特征及生产力


  通过建植混播人工草牧场,使草地群落特征和生产力发生明显变化,不同类型草地群落特征和牧草产量差异显著。


  3.3草地载畜量


  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建植第3年,草地产草量达到6202.67kg/hm2,按照草地利用率70%计算,一个标准羊单位日食干草1.8kg[6],放牧153d,载畜量为0.063hm2/羊单位(约1亩/羊单位)。天然草地产草量750.33kg/hm2,按照暖季沙地典型草原草地利用率50%[6]计算,放牧151d,采食量同上,载畜量为0.725hm2/羊单位(约10.8亩/羊单位)。说明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载畜量为天然草地的10倍以上。


  示范户草地面积仅约为对照户的一半,理论放牧家畜数量较对照户增加473个羊单位,且实际放牧家畜数量与其基本接近,不存在超载过牧现象;对照户实际放牧家畜数量远高于理论放牧家畜数量,超载率达到343%,超载过牧现象严重。


  4讨论与结论


  近年来,阿旗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草地沙化退化面积不断增加,天然草地生产能力急剧下降,饲草料供应严重不足,草畜矛盾日益突出。张新时[8]提出,通过建设人工草地,可以利用较少土地获得高产优质牧草,缓解家畜对天然草地的压力,使退化草地得以恢复。荣浩等[9]认为,适度发展灌溉草业,可以大幅度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牧草产量和质量,提高草地综合生产力,改善天然草地生态环境。


  阿旗开展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建设,有效改善了当地沙化退化草地生态环境,草地植被盖度从不足30%提高到85%以上,产草量由750.33kg/hm2提高到6202.67kg/hm2,生态效益显著。调研发现:该区域依靠传统天然草地放牧,超载现象严重,超载率达到343%;而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划区轮牧发展模式的实际载畜量达到1亩/羊单位,是原来的10倍,基本实现了草畜平衡。


  朱美玲等[10]研究降雨量、超载过牧率、鼠害、虫害、草原开垦和采矿毁坏等六个因素对草地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力最大的因子是牲畜超载过牧率,其是导致草地退化的直接诱因。若不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态环境得不到改善,阻碍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建设人工草地是我国当前农牧业结构调整、生产模式转变的主要方向[11],能够正确地处理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的基本矛盾,真正实现草畜结合、草畜平衡。


  对比两种模式发现,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划区轮牧发展模式有效改善了舍饲期家畜日粮结构,家畜增重显著,出栏率提高5.77百分点,土地产出率和经营主体年增加值分别提高4106.71元/hm2和19.21万元,劳动力生产率提高6.41万元/(年·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突出。刘迎春[12]研究发现,在人工草地放牧时肉牛个体增重超过天然草地。但必须在人工草场条件较好的前提下(牧草产量较高、牧草品质较好)才能充分显现其放牧优势[11]。因此,为充分发挥家畜生产性能还需加强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管理水平。


  调研结果显示,示范户家畜养殖投入中40%用于购置饲草及饲料,是由于其中有些养殖大户混播人工草牧场面积与牲畜数量严重不匹配,造成饲草及饲料短缺。就本次调研而言,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划区轮牧发展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除了提高人工草牧场牧草产量和质量以外,草牧场面积与牲畜数量的匹配程度也是决定收益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日粮营养水平而言,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场划区轮牧发展模式舍饲期精粗比略高于天然草地放牧模式,但仍处于较低水平,限制了家畜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


  水利论文投稿刊物:《内蒙古水利》(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由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学会主办。主要栏目有:农牧区水利、防凌、水资源及管理、水价改革、工程及工程管理、水电站、水保与生态、引进技术等。


  石绘陆等[13]用高(60∶40)、中(40∶60)、低(15∶85)3个不同精粗比日粮饲喂肉牛发现,在育肥期,高、中精粗比组的日增重比低精粗比分别提高104.0%和66.3%,且肉牛体重和平均日增重与日粮营养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适宜的精粗料比例是科学饲养家畜的基础,在探索新型发展模式的过程中,还需对家畜日粮结构和营养水平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综上所述,节水灌溉混播人工草地划区轮牧发展模式的实施,从根本上缓解了阿旗畜牧业饲草及饲料匮乏的压力,使天然草地得到休养生息,得以自然修复。优质牧草使得家畜生产性能得到全面提升,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拓宽了牧民增收渠道,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孟连军,滕晓杰,林洪强.提高人工草地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03(8):23.


  [2]富荣,刘云芬,苏娜梅,等.阿鲁科尔沁旗积极落实草畜平衡制度[J].内蒙古草业,2006,18(2):31-32.


  [3]高明文,张彩枝.阿鲁科尔沁旗节水灌溉牧草基地建设情况、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建议[J].草原与草业,2014,26(2):14-16.


  [4]李国志.阿鲁科尔沁旗节水灌溉优质牧草示范基地建设经验分析[J].内蒙古水利,2015(6):56-57.


  [5]梁庆伟,张晴晴,娜日苏,等.赤峰市牧草产业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06):7-10.


  [6]许鹏.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作者:娜日苏1,梁庆伟1,杨秀芳1,张晴晴1,项锴锋2,郭志忠3,潘翔磊1,高明文4,乌英嘎4,巴图巴根5,吕宁6,贺磊1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需删除请联系本站站长。

首页
学术期刊
学术论文
投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