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论文

内蒙古乌海市园林绿化树种病害初报

2022-05-19 09:17:56 xueshulunwen 6

关键词:论文发表,期刊论文,职称论文,林业论文发表


摘要:以内蒙古乌海市植物园和甘德尔山景区内的林木病害作为研究对象,较为系统全面地对本区的园林树种病害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共发现11种病害,包括2种非侵染性病害,病原菌隶属于6属。其中,烂皮病、锈病、黄化病发病较为严重,病害在6-7月份大规模发生。在研究结果基础上,提出了病害的预防和防治措施。

农业期刊

关键词:乌海市园林树种病害防治措施 加入收藏

林木病害是一种由病原生物侵染或异常环境条件引起的自然现象。森林病害的发生和发展非常隐蔽,许多病害往往产生明显危害时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1]。在正常情况下,病害导致树木生长不良和影响木材的年增长,有些病害甚至导致整个森林死亡和森林的逆向演替[2]。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西部,与宁夏接壤,气候恶劣。本地区林木多为外地移植进来,生态脆弱,受不良环境的影响以及人为干扰森林生态系统或人为其他活动等各种原因导致林木病害发生严重。因此,当前防治的形势是相当严峻的,这就要求植保工作者不但要认识林木病害发生的症状,而更要从中找到并分离出其病原物,确定其侵染循环,进行病害防治。目前,对乌海市林木病害调查的资料较少,而乌海市园林树木受病害困扰严重。所以,对乌海市林木病害调查及病原鉴定的工作迫在眉睫,只有完成这项工作,才能更好地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加以控制,降低林木病害对乌海市园林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损失。


1、林木病害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


笔者于2017-2020年期间,采取线路调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乌海市的植物园和甘德尔山景区的林木病害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时对发病症状、发病程度以及植物种类进行详细记录,同时采集病害标本[3]。鉴定时根据病原菌形成的菌落的形态特征,以及病原的子实体、孢子等特征进行鉴定[4,5]。参比对照《中国真菌志》《半知菌分属图册》等书籍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6]。最后,对外业调查与实验室研究相互补充,鉴定出病害病原的分类地位。


病害的为害程度按3个等级进行划分:1级,10%以下枝干或叶感病;2级,10%~30%枝干或叶感病;3级,30%以上枝干或叶感病。


2、主要林木病害


2.1杨树烂皮病


2.1.1症状。


杨树烂皮病多发于因不良环境或虫害引起的树势衰弱的杨树上,常在主干和主枝部位发病,病斑多出现在自然孔口和不良环境、动物造成的伤口处;发病时树皮出现咖啡色的水泡状病斑,剥开树皮有酒糟味,随后逐渐失水下陷,皮层开始腐烂变软;后期在病斑上长出许多黑色小突起,此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在下雨后或潮湿的环境中,分生孢子器可挤出橘黄色的分生孢子角。


2.1.2病原。


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chrysosperma(Pers.)Fr]。


2.1.3分布。


植物园、甘德尔山景区。


2.2海棠锈病


2.2.1症状。


这种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嫩枝。发病初期,叶面产生淡黄色有光泽的圆点,逐渐发展成直径为8mm左右的橘黄色圆形病斑[7],后病斑正面布满许多米色的小圆点,最终变成黑色,这就是病原菌的性孢子器。然后,叶片背面的病斑开始膨大隆起,在隆起的地方簇生一根根淡黄色的细长管状物,胡须状,这就是锈菌的孢子器。


2.2.2病原。


山田胶锈菌(GymnosporangiumyamadaeMiyabe)。


2.2.3分布。


植物园。


2.3沙枣褐斑病


2.3.1症状。


为害叶片,在感病叶片上形成褐色至淡黄色的斑点,开始较小,2mm左右,后来逐渐扩散到7mm左右;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几个相邻的小斑点经过发展汇合成一个大斑;感病叶片脱落,发病处叶片变薄变脆弱,之后病斑中部褪为灰白色,中部外围仍保持咖啡色的圈。在叶片病斑上散生分布的浅褐色至深褐色的小点即为分生孢子器,叶片背面发病症状不明显;在严重发病情况下,一个叶片上可以产生多个病斑,并且一些病斑彼此汇合重叠,导致寄主植物提前落叶,影响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


2.3.2病原。


沙枣壳针孢(SeptoriaargyraeaSacc.)。


2.3.3分布。


植物园、甘德尔山景区。


2.4樟子松落针病


2.4.1症状。


病害的早期阶段,在针叶上出现小的淡黄色至黄色的斑点或带状斑,变黄针叶到秋末才会脱落;针叶上的后期症状会在翌年春天产生,在脱落的针叶上产生细长的黑色或棕色环线,将针叶截成数段,在2条环线之间产生棕色小点,即该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最后,产出黑色小粒点,有光泽,在突起中间具有纵向裂缝,即子囊盘。


2.4.2病原。


半壳孢属(Leptostromasp.)。


2.4.3分布。


甘德尔山景区。


2.5垂柳烂皮病


2.5.1症状。


烂皮病常发生在主干和靠近主干基部的枝条上。发病时表皮为红褐色,皮层腐烂变软;在病斑上出现许多黑色小突起,此为该病菌的子座;在雨后或者极度潮湿的天气后,从黑色的小突起可挤出橘黄色如丝状的分生孢子角,导致树木皮层糟烂,病皮与木质部分离;将感病的树皮剥开,可见皮层呈咖啡色,已腐烂成乱麻样的纤维丝条,有一股酒糟味,木质部外层变成浅褐色。


2.5.2病原。


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chrysosperma(Pers.)Fr.]。


2.5.3分布。


植物园、甘德尔山景区。


2.6杨树锈病


2.6.1症状。


该病的最初寄主是落叶松,落叶松上性孢子器萌发产生锈孢子,然后锈孢子转主开始侵染杨树[8]。开始在杨树叶片背面出现淡绿色的斑点,然后逐渐形成深黄色的小泡,小泡破裂后会散发出黄色粉末状的颗粒,此为该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在秋天,早期叶片的正面产生咖啡色的疮痂状小斑,此为该病原菌的冬孢子堆。


2.6.2病原。


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larici-populinaKled.)。


2.6.3分布。


植物园。


2.7刺槐烂皮病


2.7.1症状。


由壳囊孢属引起的烂皮病主要发生在绿色主干和小枝上。发病初期病斑为黄褐色水渍状,近圆形,逐渐发展为梭状。在病斑上长出黑色的小点,树皮上较大的病斑中央稍下陷,撕开树皮有一股酒糟味。


2.7.2病原。


壳囊孢属(Cytosporasp.)。


2.7.3分布。


甘德尔山景区。


2.8火炬树溃疡病


2.8.1症状。


发病部位常在幼树主干靠近地面的部分上,发病时部位常常略微肿大;在膨大的病部中间有一条纵向的宽裂缝,在这条裂缝周围往往有许多小裂口;从这个裂口上流出黄白色的浓状物质,在空气中长时间暴露后形成棕黄色的晶体物质。同时在病部周围的表皮上发现小黑点,此为病原菌的孢子器。


2.8.2病原。


小穴壳属(Dothiorellasp.)。


2.8.3分布。


甘德尔山景区。


2.9杨树溃疡病


2.9.1症状。


通常在杨树枝干上呈水疱型和枯斑型2种病斑。最常见的是水疱型病害,病斑呈近圆形,直径5~20mm,向上略隆起,此时病斑部较软,挤压病斑破裂后,会有浅褐色液体流出。疱内液体流尽变干后,病斑变成灰褐色稍下陷的圆斑,边缘不规则。后期病斑上出现密生的小黑点,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9]。当病斑逐渐扩大环绕枝干时,由于输导组织遭到破坏,养分无法向上运输,导致病斑以上植株部分逐渐枯死。


2.9.2病原。


小穴壳属(Dothiorellasp.)。


2.9.3分布。


植物园、甘德尔山景区。


2.10榆树黄化病


2.10.1症状。


发病的典型症状为新叶褪绿变黄,叶脉间变为浅绿色、淡黄色或者白色,但叶脉仍然保持绿色。失绿现象由上而下、由外及里发展,后期发病严重时可见整株叶片近乎全部变黄失绿,极大影响了树木的光合作用,使树木逐渐枯萎死亡。


2.10.2发病原因。


该病属于非侵染性病原害,主要与乌海当地的气象条件有关,当地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该地区土壤为沙土,蓄水能力差,导致树木缺水干旱、失绿黄化,其次该病还可由缺铁或土壤盐碱程度过高而引发。当多种不利环境条件同时作用时加剧了该病的发病程度。


2.10.3分布。


甘德尔山景区。


2.11樟子松流脂


2.11.1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在樟子松的主干和枝条上,发病时感病的树皮表面呈灰褐色,并流出半透明至浅黄色的胶状物,感病处的树皮破裂、脱落,病斑表面或表皮下密生黑色小点。


2.11.2发病原因。


该病为非侵染性病原害。结合生境条件,可能主要由以下原因引发:虫害等外界因素所造成的伤口引发,也可由当地不良的环境条件,如土壤盐碱化、冻害、干旱引起树势衰弱,进而导致流胶病的发生。


2.11.3分布。


甘德尔山景区。


3、林木病害为害程度与为害期调查


3.1林木病害为害程度调查


为害程度达到Ⅲ级的病害有烂皮病、锈病、黄化病;为害程度达到Ⅱ级的病害有褐斑病、落针病、溃疡病、流胶病。本区林木病害均达到Ⅱ级以上,整体发病情况较为严重,具体情况见表1。


3.2林木病害为害期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烂皮病、溃疡病常在春秋两季发生;锈病、落针病在3-9月份发生;黄化病在6-8月份发生;流胶病全年均可发生。6-7月份是病害高发期,11月-翌年2月发病程度较轻,具体情况见图1。


表1林木病害全年为害程度等级表


图1病害发生时期统计


4、结语


以上11种病害是乌海市园林绿化树种中常见的林木病害,不包含某些没有调查采集到或无法鉴定出病原菌的病害种类。其中烂皮病、锈病、黄化病发病较为严重,日后管护人员应加强对此类病害进行防控。


对于病害的防治,主要采用物理和化学2种手段进行防治。物理防治:应将感病植株残体及时清理烧掉,阻断病原菌传播。化学防治:对处于林木生长期发生的病害主要使用化学手段进行防治,可用百菌清或者波尔多液喷雾。另外,在进行防治的同时也要提高病害,预测预报能力。在一些恶劣天气发生后,真菌性病害往往会大规模暴发,所以早一步对病害进行防治,病害的发生规模和为害程度就会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张鹏霞,曾菊平,曾城,等.2000-2010年全国森林病害发生、损失与趋势分析[J].生物灾害科学,2014,37(2):101-108.


[2]韩婧,温俊宝,徐洪儒.植物病害标本管理系统的建设[J].中国林业教育,2015,33(3):20-22.


[3]赵兰枝,蒋学杰,孙丽,等.新乡地区香石竹病害调查与病原鉴定[J.山东林业科技,2005,156(1):33-34.


[4]杜慧娟,王伯初,米鹏程,等.药用植物内生菌的分离及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8,30(1):6169-64.


[5]郭力.浅谈森林病害的诊断[J].现代园艺,2017,(09):144.


本站在期刊投稿行业10余年,200000稿件作者放心的选择,1000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24小时服务电话:400-811-9516


本文章来源于知网、维普、万方、龙源、中国期刊网等检索数据库。本文献已经发表见刊,版权属于原作者和检索平台,如需删除请联系本站站长。

首页
学术期刊
学术论文
投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