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论文

现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

2021-11-12 09:25:21 xueshulunwen 2

关键词:论文发表,期刊论文,职称论文,林业论文发表


    分析了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基本理念、重要意义及设计要点,以武夷望景园景观设计为例,从现代住宅小区当中的景观设计方法和植物造景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保证园林景观在设计过程中整体效果,适应现实需要,使人们精神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农业期刊

    关键词: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以人为本;多元化;景观空间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提升,既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多彩,又对艺术品位有极高的要求。人们所追求的居所不仅仅是一座豪华的房子,而是一个诗与远方的艺术空间。因此对于现代住宅来讲,应该注重景观设计、植物造景,以及增强人们居住的舒适性。既满足了人们对于居住时功能性的需求,也为人们提供健康的居住环境。具体实施时,需合理配置元素,重视人文景观与生态效益,保证空间形式的多样性,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1]。将以武夷望景园景观设计项目为例,探讨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的综合设计,并总结设计要点。


  1现代住宅小区中园林景观设计基本理念


  现代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要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践行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为人们打造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2]。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空间是居民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艺术性、共享性特点十分明显。其中共享性属最基本的特征,在设计时,需对各套住房的体验效果进行综合性考虑,实现对当前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并且和人工造景结合在一起,营造安静祥和、元素丰富的居住空间,进而使人们对环境需求得到充分满足[3]。多元文化影响下,人们的审美不断提升,对于文化艺术的追求更加多样化,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景观设计旨在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基础上,实现健康、舒适环境的营造。注重景观美学与文化内涵的统一,不仅能够满足都市精神对于丰富多彩物质生活的追求,也体现了较高的艺术品味。


  2现代住宅小区实施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增强人们居住的舒适性。良好的住宅小区景观能够使人们获得舒适的居住空间,身心方面得到比较充分的满足。园林景观设计也能充分发挥这一作用,使人们在精神与物质方面的需求得到比较充分的满足。园林景观设计的合理性,能使人仿佛置身于艺术空间中。(2)满足人们对于居住功能性的需求。人们在生活空间上有多层面的特点,仅凭借住宅难以得到充分满足,住宅小区景观空间作为居住空间的主要组成,提升了居住空间的价值[4]。景观空间作为邻里交流、休憩活动、接触自然和亲近自然的重要场所,户外家具、活动场地和游乐设施等的合理布置,既满足人们对于功能性的需求,又体现了人性化特点。(3)有利于为人们提供健康的居住环境。根据现代住宅小区实际特点,对小区的合理设计,使园林景观不仅能发挥观赏作用,也能在减少空气污染、净化空气方面发挥较好效果,促进景观生态性,为人们构建健康的居住环境。


  3现代住宅小区当中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1)合理配置元素。景园景观设计中应运用传统元素,充分提炼当地文化、艺术、自然等元素,并将这些运用于景观设计中,如地面铺装、立面装饰、雕塑小品等,展现居住环境区域特征,增强景观的文化内涵。(2)重视人文景观与生态效益。住宅小区园林景观属于多维空间艺术,强调人与景观关系的协调,能够使居住区的人文景观与生态环境形成有机整体,并注重规划设计美学思想的体现,将艺术作为手段,将自然美的展示作为目的[5]。强化人文景观设计效果,体现较好的生态效益,能够实现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3)空间形式的多样性。园林环境中的空间美学能够成为景观视觉的重要导向,通过景观视觉空间的营造,能够使整个园林景观有效融合在一起。实际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地势高差的特点打造富于变化的空间,并结合多层次的植物造景,实现空间的多样化。形态上应体现出顶面、基面和垂面,基面应该保证空间在视线上和周边环境连续与通透,一般低矮植物、草坪等可以作为基面;顶面应保证分枝点高度、枝叶密度,体现出空间变化,如夏季时让人感觉遮阴避日;垂直面应注重空间范围的明确以及空间围合感的营造,作用与基面相比更强,主要利用丛林、绿篱等。各分区通过对文化、艺术等传统元素的提炼,运用于景观设计中,为居民构建多元化的景观空间。(4)凸显以人为本理念。景观设计秉承以人为本理念,将满足和关注人的实际需求作为出发点,其中有心理需求,也有物质需求,并将需求落实到实践中,尽量为人们构建舒适的景观环境,确保园林景观设施与绿化都满足使用要求。景观绿化,遵循以人为本、适地适树原则。


  4武夷望景园景观设计应用


  4.1项目概况与分析


  武夷望景园项目座落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国家级度假核心区域三姑度假区,景观面积约为4万m2。优点:①交通优势,紧邻国道、省道,高铁直达,地理位置优越;②文化优势,武夷山市历史悠久,据考古资料表明,境内近4000年前已有先民聚居;③区位优势,地处武夷山市三姑度假区核心区域,武夷山景区脚下,与景点大王峰、玉女峰遥及相望,景观资源丰富。劣势:小区区内地势高差较大。


  4.2武夷望景园景观设计


  设计思路以武夷山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文化资源为出发点,从传统中抽离形式,提取独一无二的新东方主义·大写意———大美于自然,借自然、人文之美,写意出经典的景观空间。通过格调和氛围的营造,人文与艺术的风情点缀,营造舒适、隐秘的环境空间,打造尊贵、雅致、舒适的专属领域[6]。空间上,通过三进空间礼序(一进府,二进院,三进宅),层层递进,结合现有场地地势高差特点,实现了景观空间的多元化。小区景观设计致力于在光怪陆离的闹市当中,为人们打造超然禅思的山水居住环境[7]。小区园林景观整体规划设计为4个区域,分别为凌云墅、阅山墅、听澜墅、泊林墅。各分区通过对文化、艺术等传统元素的提炼,运用于景观设计中,为居民构建多元化的景观空间。①凌云墅。以自然元素“云”为主题,云为轻柔舒卷,暗喻一种淡雅随性、清淡舒畅的文化气质,为墅内居住者提供静谧的休憩环境,复原了中国画卷中的深山云雾中有仙泉流下的美幻景象。②阅山墅。用景观手法效仿自然山石在四季中不同的美景,春山的朦胧、夏山的青翠、秋山的明净、冬山的雅致,并通过景观手法构筑景墙、花池等穿行于院中,令人如同身在层叠的山峦中游走般惬意。③听澜墅。意为欣赏水景的佳地,通过景观空间的解构和引导,将原有静态的空间转化为动态的体验,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8]。④泊林墅。以组团绿化为主,打造森林般丰富的空间,感受悠闲地散步、静思、养神,为人们锻炼身体、修身养性提供场所。


  4.3植物造景


  景观绿化,遵循以人为本、适地适树原则,既要有观赏性,还应人性化。设计时将住宅类型、建筑组合形式、地形特点等结合在一起,合理布局。宅旁与庭院的植物景观,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与休憩时的观赏。车行道路与园路两侧绿化,满足车辆行驶、行人遮阳等需求,使植物造景兼具功能性与观赏性(见图1)。图1武夷望景园俯视图规划设计植物种类的选择上,以统一中有变化为原则[9]。注重层次及常绿与落叶树种的搭配,以香樟、广玉兰、秋枫、栾树等为基调树种,搭配开花色叶香花树,如桂花、樱花、茶花、海棠、紫薇、紫叶李、红枫、红叶石楠等,地被的选择有金森女贞、杜鹃、红继木、大叶栀子花、茶梅、蜘蛛兰等。通过乔灌木、地被的合理配置,不同植物的姿、花、香、色等特性,形成丰富的动态景观效果,也能实现对区域的有效区分,形成多层次、季相丰富的植物造景空间[10]。现代住宅小区景观不仅是居住空间,更是小区文化的凝聚地[11]。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对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融入当地文化艺术、自然资源等传统元素,为人们构建和谐多元化的绿色空间。这些在武夷望景园景观设计中均有体现。


  5结束语


  总之,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是使人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更是要营造出多元化的景观空间,满足人们对现代精神、现代艺术和现代文化的追求,同时具备景观生态性。实际景观设计应结合项目特点,才能为人们构建舒适宜居的现代居住环境,并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志平.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规划探讨[J].建筑·建材·装饰,2018(24):130,70.


  [2]余义.现代住宅小区的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应用构建[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1):3393.


  [3]王宪龙.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规划问题及优化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5):3158.


  [4]吴静雅.现代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及应用[J].现代园艺,2018(16):107.


  [5]谭庆.关于现代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探微[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0):4264.


  [6]武承暄,朱芹,居国斌.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8(18):108.


  [7]刘爽.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探索[J].装饰装修天地,2020(7):148.


  [8]付方超.现代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及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2):904.


  [9]房兆燕.现代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及应用探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8(34):215.


  [10]栗力.浅议现代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J].商品与质量,2018(41):112.


  [11]曾文轩.浅析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J].速读(中旬),2018,(7):276.


  作者:王丽霞


本站在期刊投稿行业10余年,200000稿件作者放心的选择,1000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24小时服务电话:400-811-9516


本文章来源于知网、维普、万方、龙源、中国期刊网等检索数据库。本文献已经发表见刊,版权属于原作者和检索平台,如需删除请联系本站站长。

首页
学术期刊
学术论文
投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