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对农业保险需求影响因素
关键词:论文发表,期刊论文,职称论文,农业论文发表
近年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始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发展家庭农场是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趋势。研究家庭农场对农业保险的需求问题,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说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农场主个体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农业保险使用情况等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有明显的影响。针对结果的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提高农场主对保险的认识,鼓励农场主积极参保,推动农业保险产品的创新,使保险业更好地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家庭农场;农业保险;经济发展
一、引言
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作为现代化农业的代表———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的重要力量,也是完成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策略。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收入来源以家庭为主,从事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的农业经营生产方式。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的流转和发展,由此,“家庭农场”便在我国迅速发展。并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家庭农场的数量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多元化发展。而家庭农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也存在诸多威胁和风险,如何规避这些隐患呢?就需要我们引入一个新的名词———农业保险。农业保险,是规避现代农业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三农”发展、分散农业风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振兴乡村产业、保障农民收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建设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2007年全面开展政策性农险补贴试点工作,其中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近年来,在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国家关注的重点一直是农业保险的发展和保费补贴工作。据财政部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级财政对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在世界上处于较高水平。银保监会数据显示,累计支付赔款已经达到理想的状态,农业保险市场规模迅速壮大,并且有效发挥了保障作用。与传统的小农户相比,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的主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生产要素、经济属性、农民意识等,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背景下均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家庭农场更多的是利用现代生产要素,同时还具有市场意识和商品意识,所以家庭农场不仅仅是农作物的经营者,也是农产品的创造者。如果一旦有自然灾害的发生,必然会给整个家庭带来巨大压力。因此,研究家庭农场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需要更加健全的农业保险条例和制度来为家庭农场提供保障。
二、家庭农场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分析
家庭农场的发展壮大必然会带动农业经济的整体提升,与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样,它在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过渡作用。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粮食价格下跌、融资困难、家庭农场发展政策不明确、技术设备消耗高等因素较多,给家庭农场主带来更多的威胁和困难,具体如下:
(一)市场风险。家庭农场目前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市场风险。市场的表现是难以预测的,农产品市场机制也不健全,农场主在投入过程中并非获得成正比的产出,再加上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以及粮食价格下跌,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一再出现,导致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很大,给家庭农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另外,农产品结构单一,家庭农场以盈利为目的,市场需求是家庭农场考虑的第一大因素,与自给自足的个体户有很大的不同,家庭农场并不一定会因地制宜地栽植适合当地景象或土壤环境的农作物,而是选择市场需求大、利润大的农产品,如水稻、小麦等。多样化的产品结构中一些产品的结余能够冲销部分产品的亏损,而单一化的产品结构就没有这种分散风险的能力。
(二)自然风险。家庭农场经营还面临着自然风险。我国从古至今都是农耕社会,人们以耕田为生,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辛辛苦苦就指着地里的庄稼为生,一丁点的过失都可能导致颗粒无收。中国地域广阔,占地面积广,多种景象瓜代在一起,地理环境也很复杂,使得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又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所以成灾的种类就更多了,如极端气候、寒暖变化、干旱涝灾、地震台风等,还有诸如传染病、疫情、病虫害等其他强制因素的影响。家庭农场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必然避免不了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的影响。
(三)战略风险。农业始终是一个单薄的产业,很容易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影响其发展。家庭农场是2012年前后才崛起的新型土地规模经营主体,国家还未对其做明确定义,因此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还有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如土地流转的规范程度、融资问题、新设备的投入等问题的出现,这将增加家庭农场发展不确定性的风险。另外,国家在如何定义家庭农场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规范度不足,都严重阻碍了家庭农场发展的道路。而农业发展规划方案的改良、政府法律法规、农业结构调整,都将影响到家庭农场的发展,也会对家庭农场利益的提升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因素。
(四)成本风险。我国大部分家庭农场的土地是采取租赁的方式,对这样的家庭农场而言,土地的租赁费用已占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成本的一半。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租赁费用逐年上涨,给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带来不小的成本问题。此外,农村大部分土地面积小、分散化,家庭农场很难租到成片的土地,要从多个农户手中才能租到足够的土地。此外,家庭农场生产过程中,先进农业设备、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不足。由于家庭农场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生产人员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加之目前很多地方没有农技推广人员或农技推广人员自身对先进的农业技术掌握有限,使得先进的农业技术在家庭农场中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有效推广。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生产风险、补偿损失的一种有效机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险需求的基础是建立供应侧改革,它是永久性农民经营、农民结构调整、生产结构调整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信号。它还创建在保护稳定的农民和提高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在避免家庭农场面临的风险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家庭农场对农业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家庭农场作为理性的市场主体,它的目标是实现利益最大化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保险能够有效分散其生产经营中面临的风险,保障其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其生产积极性。因此,在研究农业保险影响因素中,以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家庭农场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并深入研究影响农业保险需求的各方面影响因素,这不仅可以实现农业保险的高效发展,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农产品收益的重要战略信号。
(一)农场主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身份和社会关系。传统上,在农村地区男性的教育水平通常高于女性,而且他们更有可能接受保险。相应的,接受过更高教育的农场主,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也越高,这反映了他们对农业保险的需求越强烈。农场主的社会关系越好,保险需求意愿反而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我国农业保险制度还不够健全,身边的现实例子让他们感受到,即使发生了灾害,从农业保险中得到的赔偿也很少甚至没有赔偿,因此他们认为目前购买农业保险并不经济,导致农场主不太愿意购买。
(二)农场经营特征。包括耕地面积、家庭农场年平均收入、家庭农场经营方式、土地承包期限、投入产出、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是否扩大等。与传统农户相比,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大、工业化和市场化水平高,面临的风险也较大,因此除了基本的安全生产保障需求之外,还需要进一步预防风险。农场主用地面积越大,面临的风险越大,对农业保险的需求越大。农场主收入越高,农场经营相对稳定,农场主也更愿意保持现状或继续扩大生产,农场的经营年限就会越高,农场主更愿意购买保险来规避风险。相比种植业,养殖业的经营情况和面对的风险也更加复杂,对农业保险的保障意愿更强烈。经营年限越长,风险越大,越倾向于购买保险。经营主体即使生产成本投入较高,农场主也只会在有“储备资金”的情况下才会投保,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然存在一种侥幸心理,对规避险风险的意识不强。
(三)农场保险业务使用情况。包括保险知识水平、有无保险经验、保险种类能否满足需求、保险保障水平、赔偿金额的合理性、赔偿程序的复杂性等,农场主对农业保险的了解程度越高,其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越强烈,使用过农业保险的家庭农场比没有农业保险的家庭更倾向于购买农业保险。由于目前农业保险的制度不健全,家庭农场承受着更大的挑战,如产品质量风险、市场风险、自然灾害等综合风险,说明传统的农业保险种类不能满足农场主的需求,进而导致农场主不愿意购买农业保险。而越是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农场主越愿意购买农业保险;赔付程序越简单、赔付金额越合理,农场主也更愿意购买农业保险。对于是否得到补偿的问题,当然是得到补偿使各农场主对保险的需求更加强烈。如果灾害已经发生,保险公司能够按照相关合同条款依法履行职责,可以增加农场主的信任度,并在未来的农业保险中选择继续签订合同;如果保险公司不能履约,必然会严重影响投保人的积极性,中断农场主购买农业保险的行为。
(四)其他特征。包括历年受灾程度、政府补贴、相关法规完善度等。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为减少自身经济损失,促进农业生产,农场主更倾向于购买农业保险。政府占据一切工作的主导地位,它的宏观调控作用无可替代,因此政府补贴数额越大,农场主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也越大;相关法规完善程度越完善,让农业保险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处在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中,其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越强烈。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如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战略风险、成本风险等,这些因素将阻碍家庭农场的发展脚步,并且会制约农场主的动力和信心,成为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风险分散和损失补偿机制的农业保险,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对其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阻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家庭农场主个体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农业保险使用情况及其他因素会制约家庭农场主选择农业保险的意愿。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家庭农场主方面。农民的风险意识薄弱制约着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农户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应进一步得以提升。由于长期以来农户对风险意识的不重视和对农业保险的忽视,他们缺乏相关的领头人作为榜样,把农业保险来作为转移风险的重要途径,从而导致农民的风险意识淡薄。因此,必须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例如,国家相关保险机构聘请农业保险专家下乡,通过播放影片、文艺表演等宣传方式来增强农民的参保意识。只有农民的参保意识增强了,才能确保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全面开展,充分保障农民的利益。同时,还应加快农村的土地流转进程,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生产经营,以此来提高农户的种粮积极性。
(二)农业保险经营机构方面。积极探索多元化、多层次、差异性的需求,不断优化保险产品,创新发展。首先,与传统农场相比,家庭农场从风险保障范围上的风险更低,农业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在自然风险的基础上,还应向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产品质量风险、技术风险等方面拓展。其次,针对特定品种和条件地区,在稳步发展价格保险的同时,继续研究和发展收入保险,推进农作物价格改革,推动形成市场化价格机制;家庭农场在保险保障层面上,追求更高的经济收益,这就要求农业保险产品从成本保护转向生产保护和社会保障。另外,保险公司还应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私人定制化服务,重新定位角色,从承诺和理赔两个方面拓展到全方位的农业风险管理服务,以及定制更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计划方案,创新服务的理念;同时,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为大规模经营主体建立专属服务团队,简化手续流程,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政策法规方面。首先,政策性农业保险需要政府采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在保费补贴方面,政府需介入并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这样保险公司得到补贴,自然会保障农民的利益,减少农业风险造成的损失。其次,要加强农业保险的监管规则,建立科学、合理、可靠、公平的保险制度,实现政策性保险的真实作用。农业保险政策补贴也应进一步完善,缓解农业保险的供需矛盾,帮助农民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费,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使保险公司和农民都能很容易地接受。同时,为了维持其正常运行,保障农户合法权益,还应不断完善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法规,进而提高农户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意愿。农业保险条例可以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迫在眉睫。除此之外,还应多引进农业保险相关人才,并发挥好农业保险政策法规条例作用的必要性。
作者:李亚文
本站在期刊投稿行业10余年,200000稿件作者放心的选择,1000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24小时服务电话:400-811-9516
本文章来源于知网、维普、万方、龙源、中国期刊网等检索数据库。本文献已经发表见刊,版权属于原作者和检索平台,如需删除请联系本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