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关键词:论文发表,期刊论文,职称论文,渔业论文发表
摘要:指出了如何恢复渔业资源,合理使用渔业资源,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分析了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人为原因,阐述了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意义,探讨了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1引言
渔业资源是指水域中蕴含的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能够通过渔业得以利用的生物资源。它不仅包含水域中蕴含的鱼类和水生经济动植物,还包括与渔业生产和环境有关的水生野生动物、水生饵料生物等的品种和数量。渔业资源的储藏量和生物多样性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人为原因
2.1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过度捕捞
伴随社会发展需要,劳动密集型产业纷纷转移,就业压力加大,而对于从事渔业生产的素质要求相对较低,经济收入却不少,于是一部分人员纷纷转产转业投身渔业生产。渔业生产者往往过度看中渔业经济利益而忽视渔业资源自身特点,一味追求高产量,于是不断改良渔船渔具等器械,以求最大限度提高捕捞能力,造成捕捞强度极大超过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导致可供捕捞的鱼类种群数量日益减少,严重影响的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
2.2因资源产权的虚置,管理无力
虽然近些年渔政主管部门采取了一定措施,如规定禁渔区、禁渔期、增殖放流、发展远洋渔业等,力求恢复渔业资源再生能力,但因为管理力量薄弱,社会影响力低,一些渔民仍无视国家的渔业法律法规,无视休渔禁渔的条例,滥捕幼鱼和产卵亲体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不合格渔网渔具屡禁不止,使得本已脆弱的渔业资源雪上加霜,再生难度加大,严重影响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3无持续发展的意识,污染严重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海洋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工业和城市污水的乱排放、水利设施的盲目兴建等不顾及生态环境的行为,严重影响了鱼类洄游、种群繁衍,造成大批鱼类死亡,部分甚至到了濒危的地步,影响鱼类种群繁衍和存亡,危及食物链上的各个动植物。
3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意义
3.1可以对渔业经济发展的状况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一个渔业大国,有长达18000km的海岸线,而且连续10多年来水产品的产量一直稳居世界首位。海洋渔业在我国—特别是一些沿海城市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能提高城市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为此,人们总是更加倾向于向海洋索取,而忽略了对海洋的保护,结果就是造成了捕捞能力严重过剩、海洋水体污染、兼捕物的浪费、栖息地退化、部分鱼类种群面临灭绝。此时,就迫切地需要对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真实的反应渔业资源的现状。
3.2能够从优化管理的角度为渔业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可持续利用体系能够对其包含的子系统进行更加微观层面的分析,包括子系统的现状、子系统的变化趋势和变化程度等,这些分析和论断将为各级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监管渔业资源,及时发现影响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4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探讨
影响我国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因素有:渔业劳动力素质不高、渔业补贴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执行力度不强等,为了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采取以下措施。
4.1有计划地通过渔民转产转业以减少渔业劳动力
在21世纪初,我国就进行了大规模地鼓励渔民转产转业的行动,希望通过他们的转产转业提高其收入,同时也保护渔业资源,令渔业资源可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实际的结果却和预计大相径庭,在初期的转产转业成功后,出现了大量的转产后的渔民再度返流捕捞,极大的削弱了“双转”的成果。时至今日,从实证的角度同样可以得出,渔业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仍旧严峻,具体原因包括:对于“渔业”的传统观念束缚了转产转业的实施;巨大的渔业沉淀成本,如渔船、基础设施建设等;因为渔民中的文盲、半文盲和小学的文化程度比例高,使得他们很难再找到其他维生的行业。鼓励转产不是简单的动员渔民脱离渔业这个大产业,可以是鼓励渔民从捕捞渔业转向养殖渔业,同时政府需要安排一定的专家进行渔业养殖的合理培训指导。
4.2将海洋渔业资源作为一种资产进行管理
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要建立渔业资源有偿开发有偿使用的制度。海洋是我国蓝色的国土,海洋渔业资源也就是一种蓝色国土的资源,那么就应当将海域与土地同等看待,纳入资产管理的范畴。我国近海渔业资源面临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资源的无偿使用,渔民懂得“靠海吃海”,却不明白海也是要去“护养”的,自由入渔和恣意浪费,制约了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利用。对此,渔业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管理渔业资源资产的功能,对渔业资源的开发或经营者收取一定的使用费、资源再生补偿费等,实现资源的市场价值。
4.3实行渔业资源的社会再生产,大力发展养殖渔业
随着人类对于渔业资源需求的剧增,仅仅依靠鱼类自身的繁殖能力很难满足人类的需求,因此就需要人类介入鱼类的新陈代谢和再生循环中,通过增加社会投入扩大鱼类的再生。这种社会的投入需要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知识,即包括发展人工鱼礁、营造渔场环境等,为鱼类的社会再生产提供优质的环境。通过鱼类养殖品种的优化升级、苗种繁育技术的提升、养殖饲料的调整,坚持存量调整与规模膨胀并重,建设一批生产规模大、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的海洋牧场,提高渔业养殖业的规模、质量和比重。通过支持建设高效节能的水产养殖业引导传统的渔民弃捕从养、转产转业。
4.4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使渔业产业多元化
在海洋产业中,海洋捕捞业是最传统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但是随着近海资源结构的改变和国际渔业管理的加强,我国渔业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呼之欲出。合理的渔业产业结构应当是以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为中心,以海洋科技、休闲渔业为重要支撑的立体化的结构。实践证明,休闲渔业已经成为现代渔业和现代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渔业和现代休闲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本站在期刊投稿行业10余年,200000稿件作者放心的选择,1000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24小时服务电话:400-811-9516
本文章来源于知网、维普、万方、龙源、中国期刊网等检索数据库。本文献已经发表见刊,版权属于原作者和检索平台,如需删除请联系本站站长。